這天是凡那比颱風來訪的前一天,風雨飄搖。
9月18日,
青規師在羅斯福路。
青年社區規劃師,由都市發展局培訓之社造種籽,
學習如何參與、溝通協調、認識都市政策、申請計畫等,
第11屆青規師在羅斯福路與NGO夥伴、協力單位及政府部門共同構思,
青規師參與的未來都市。
【臺北好好看下的多元綠地】
去年9月起,幾個對「綠色」生活有不同看法的NGO團體聚在一起討論,
以「NGO觀點下的臺北好好看」座談會暨工作坊為題,
提出臺北好好看應有的角色及功能。
這也是雨水花園、生態觀察花園、開心農園的前身。
羅斯福路幾乎是全台NGO分佈最密集的街區,
社會參與及行動力總能在彼此有共識下,繼續推動。
但自綠點們一個個落成後,我們雖部份達成了多元綠地的理想,
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容積獎勵的議題。
容積獎勵究竟是誰的?
容積獎勵公平嗎?如何建立具公平性的回饋機制?
【認養:社區參與自主管理的第一步】
大地旅人與古莊里辦公處將去年我們「百人接力傳瓦片」的基地認養下來了!
原本一遍綠地的基地,
前陣子多了5棵大樹,後續還繼續將要把一些自然生態的生活方法帶進綠點設計。
認養的方式其實不難,
難的是認養人有沒有行動的決心,
並且不將「時程」置於前提中考量。
簡單來說,
任何對於都市永續有好的理想,
如未化為「行動」,則永無機會被實踐。
認養步驟:
1. 了解土地權管機關(公有地)
2. 撰寫認養企劃書
3. 行文(公文)表達認養意願
至於認養過程的細節,都可以化為社造的元素,
讓地方認同及力量逐漸凝聚。
【做!就對了】
在「做」之前,我們有許多疑問。
「真的可以做嗎?」
「做了如果一下子就被收回去了怎麼辦?不是白花力氣?」
參與都市永續行動的過程,
我們不可能預先得知結果。
但如果不做,則不斷在喪失自身權益,也喪失夢想的可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